• 加載中...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手機版 掃一掃
湖北高校

海內外學者共論禮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時間:2018年11月14日 信息來源:武漢大學 點擊: 加入收藏 】【 字體:
海內外學者共論禮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發(fā)布時間:2018-11-13 17:36  作者:  來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  訪問次數:

新聞網訊(通訊員仲宣)11月10至11日,由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禮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來自日本、韓國、美國等國,以及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地區(qū)高校與學術機構的70余位專家學者,就禮學文獻、禮儀制度和禮學思想、禮法關系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校黨委副書記沈壯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說,中國古代素稱“禮儀之邦”,禮制不僅是古代國家治理的大綱大法,也是傳統(tǒng)社會個人修養(yǎng)的道德約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禮學研究問題不僅具有學術價值,而且也是一個現(xiàn)實課題。對傳統(tǒng)禮樂制度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對于當今中國國家形象的提升和國民素質的提高,都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楊華從學術理路角度對禮學研究的邊界和內涵作了重新界定。他認為,狹義的禮學研究就是“三禮”文獻研究,也是禮學研究最核心、最基礎的部分,但這只是傳統(tǒng)經學研究中的一部分。廣義的禮學研究,則包括禮義、禮儀、禮典、禮法等多個方面,所以它不僅僅是古典文獻學研究的工作,也是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中國哲學、法律史等學科研究的內容,是一項跨學科的研究。

此次盛會充分體現(xiàn)出跨學科、跨時段、跨國別的學術特點。來自日本關西大學的吾妻重二教授和佐藤トゥイウェン先生、中央大學的阿部幸信教授、東北學院大學的下倉涉教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周啟榮教授、佛羅里達大學的來國龍教授,韓國首爾大學的金秉駿教授和金龍澯先生、韓國外國語大學的金相范教授等國外學者,來自臺灣中正大學的郭靜云教授、政治大學的鄭雯馨先生、嘉南藥理大學的汪中文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的賈晉華教授,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單位的學者,分別從經學史、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古文字學、哲學思想史、儒家文化、宗教學、法制史、美術史、文化比較、文化遺產保護等角度,對禮學問題進行了探討。

會議討論的內容涉及廣義禮學研究的諸多面向,包括禮學文獻研究、禮樂制度與古代國家治理、古代禮樂思想研究、禮儀實踐與古代日常生活等——

彭林、郭齊勇、金秉駿、水野卓、曹建墩等學者,探討了禮的起源、本質及其對中國文明人文精神的影響。

吳麗娛、阿部幸信、湯勤福、羅新慧、金龍澯、劉源、朱溢等學者討論了中國歷史上的國家禮制,包括皇帝即位和郊祀、天子印璽、朝廷廟祭、禮儀空間、封禪改制、儀仗鹵簿、設官分職、冊命賞賜和對外賓禮等問題。

吾妻重二、汪中文、佐藤トゥイウェン等學者討論了禮制在日本、臺灣、越南等東亞文化圈的傳播問題。

周啟榮、馬小紅等學者討論了禮與法的關系問題。

丁鼎、王鍔、下倉涉、郭善兵、陳璧生等學者討論了禮學分類及禮學文獻的經學注疏、訓詁釋義、文本流傳、禮圖繪纂等問題。

楊華、張煥君、趙克生、任慧峰、熊術之等學者,討論了禮樂文化與民間教化問題。吳飛、鄧聲國等學者討論了儒家三年之喪問題。

郭旭東、賈海生、呂靜、西山尚志、施宇莉、楊勇等學者的討論,都特別注意利用甲骨文、金文、簡帛、漆器、銅鏡等領域的最新發(fā)現(xiàn)。

(編輯:陳麗霞、周麗園)


武漢大學函授報名武漢大學成人高考報名
(作者:佚名 編輯:武漢大學)
上一篇:校企共建遙感先輩技術研究中間
下一篇:珞珈金秋國際文化節(jié)風情組圖
相關新聞

我有話說

新文章

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