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載中...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手機版 掃一掃
湖南高校

讀懂中國-我和我的祖國彭蘭玉扎根“田野”的漢語教育守望者圖文

時間:2019年07月09日 信息來源:湖南大學新聞網 點擊: 加入收藏 】【 字體:

  

彭蘭玉,教授,博士,教育部國家語委語言文字督導專家,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原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語言學科帶頭人,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語言藝術專家?guī)鞂<?,國家級教材主編、語言文字應用教材主編。主持國家課題兩項、部省級課題五項,主研國家級課題一項,出版主要著作十一部,還連續(xù)多年擔任全國教育特別專家。

 

 

奮斗: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彭蘭玉老師是中國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

 

“金橋這個名字,閃耀著光輝”彭老師回憶道。40多年前,她來到金橋農場知青點——因當地一橋“羅金橋”得名。在這里,她種過田收過谷,做過生產隊酒廠的銷售,甚至做過電池加工廠的技術活,在一次稻田撒石灰殺蟲害時,她的雙腿被意外被燙出了許多水泡,她認為這是知青歲月留下的印記。

 

對熱愛學習的彭老師而言,十年文革并不是一個“艱難困苦”的概念。當學習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痛覺便銷聲匿跡。

 

十月傳來恢復高考的佳音,但年底就要進行考試。這一時期,正是農場冬季開荒期——每天一立方土的開墾任務絕不會有例外。但這些都無法阻攔彭老師為考試積極準備的信念,她請了幾天假向原來的中學老師咨詢了一些復習事宜,帶著幾本書就回到了農場,繼續(xù)緊張的生產活動。“我只有一個信念——我想要參加這個考試。”

 

白天,彭老師在農場干著高強度的體力活。晚上,她在房間里繼續(xù)精神飽滿地點點推進自己的復習進度,“我并沒有說希望我能夠考上,我是希望我不要缺席這一次考試。”

 

意沉氣靜,心無旁騖。由于政策的批準,高考那幾天得以回家進行突擊的彭老師開始了徹夜學習。終于,在恢復高考的首場“廝殺”中,她成為了第一批進入大學的大學生。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看似老生常談,卻是至理名言。

 

       讀大學期間,彭老師報名留守學校,期間她將新華字典認真完整地學習了一遍,在后來留校任教的選拔考試中,漢語言文字能力優(yōu)異的她脫穎而出,被學校留下做現代漢語教師。   

 

當時很多大學除了招收統(tǒng)考生外還招收干部學生,成立“干訓班”,年輕的彭老師擔任了三屆干訓班的教學工作,學生中不乏比自己年齡大、資格老的,彭老師全力以赴,努力備課,任何人提問都能給出嚴謹的解答。因為優(yōu)異的教學成果與豐富的研究成果,彭老師成為了當時學校最年輕教授。

 

個人設計與國家需要相結合——湘語大計,久久為功。為了深入研究,彭老師曾到上海訪學,師從語言學大家張斌先生。

 

在湖南和上海的經歷,促進了她對方言研究的了解,見證了國家共同語的重要性。受到上海師大蘇州方言課程研究方法的啟發(fā)后,她前往衡陽考察當地方言的現況,并決定把研究重點放在共同語語法和方言調查上。

 

關注語言保護,重視國家語言文化的多樣性。多年來,彭蘭玉老師致力于許多方言語言、民族語言保護的項目,身體力行參與到保護國家的語言文化多樣性的行動之中。

 

2002年她以教授身份來到了湖大,成為了校文學院語言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現代語言學語法、語用等方面,帶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對自己的高要求和一直以來的嚴謹性,使她始終充滿前進的動力,不放過任何機會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數十年如一日走在科研的最前線。

 

 

 

教學:從轉變方式開始

 

作為我校語言學研究方面的帶頭人,彭老師負責文學院本科生、學術碩士和專業(yè)碩士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

 

雖然課程很多,科研任務繁重,她始終注重教師的素養(yǎng)和追求,始終將嚴謹細致進行到底。她的研究生談到:“彭老師是一個非常嚴謹細致的人,雖然工作繁忙,但我們的論文哪怕是一個標點符號錯誤她也會細致地幫我們改正。”

 

俯首甘為孺子牛。彭老師的研究生黃舟同學回憶道,“我的畢業(yè)論文進行得比較慢,有一次凌晨三點多我發(fā)到老師的郵箱,她很快回復郵件指出了不足之處,一直到早上六點鐘還在保持與我的交流。后來我才知道老師平常雖然不表露出來,心里還是一直都記掛著我們每一個人的論文進展。”

 

課堂上,她推動語言學教學與時俱進,敢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學生們都喜歡上彭老師的課,因為她的課堂很“潮”,教學方式、教學內容都與其他的課程有很大的不同。如《現代漢語》課程平臺改革,彭老師把課堂“搬到了街上”,徹底改變了由“一堂言”、“滿堂灌”導致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

 

其中,走上街頭的“語言文字調查實踐”則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一項活動。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單純由老師講學生聽的習方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深入街頭調查普通老百姓的語言使用情況,發(fā)現生活中的語言現象,收集材料,用書本中學來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形式豐富多彩,文章圖文并茂。在整個過程中,同學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互相合作幫助,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并且在潛移默化中開始形成綜合分析的學術意識,這也為同學們繼續(xù)深入學習專業(yè)知識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語言學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很需要人動腦筋,需要學生敢于接受復雜的問題和挑戰(zhàn)的人,才能在將來具有真正的競爭力。”彭老師一直以來堅持鼓勵同學們更多地將學習和實踐相結合,不要只活在“象牙塔”里,而更應該走到實際中,帶著批判性思維去發(fā)現問題。她認為批判與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個大學生最應該具備的能力:“現在的很多學生讀研究生只想找一個‘熱門’專業(yè),畢業(yè)以后就業(yè)更容易,但實際上無論讀哪個專業(yè),更重要的是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本事,只有提升個人素養(yǎng),才能在社會上凸顯出競爭優(yōu)勢。”

 

科研:熱愛與專注同行

 

除了進行課程上的新嘗試,彭老師也注重科研中的創(chuàng)新,帶領了多項國家級課題的研究。她出版專著多部,主要如:《修辭應用通則》(春風文藝出版社)、《衡陽方言語法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編國家規(guī)劃教材2部:《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語言文字應用閱讀訓練》(人民教育出版社),并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

 

彭老師的國家課題《湖南方言體貌范疇比較研究》,內容包括湖南境內的湘語、贛語、客家話、土話和西南官話,共調查了80個點,覆蓋地域廣,系統(tǒng)性強,調查難度大。調查的辛勞自不必說,調查后的整理、分析、研究、寫成書稿也是靠堅守點點滴滴累成的,這是點面結合的非常重要的方言語法比較成果。課題結題評審專家張振興認為:“無論在理論創(chuàng)新方面,還是在應用研究方法方面,本課題的研究比以往的同類研究有了明顯的進步,可以被認為是漢語體貌研究的一次最新重大進展。這對于漢語的語法研究,以及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該研究成果獲得湖南省重點出版資助,由于文字量超大,又向商務印書館申請了出版項目,已通過盲審,即將出版。商務印書館書稿出版盲審專家認為:“該作反映了作者對開展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既有全面把握又有專項探求的學術研究的追求,這也是該部書稿的優(yōu)點。”

 

語言資源保護是國家語言的重要項目,2018年聯(lián)合國主辦的“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就在長沙召開,湖南大學是重要的承辦單位,這次大會的落戶銜接有彭教授的重要貢獻,大會最后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向世界頒布了“岳麓宣言”,有著深遠的意義。彭老師因為對語保項目的貢獻,被大會特邀為會議代表。2015—2018年,彭老師一直率隊活躍在田野調查中,承擔三個教育部語保課題。其中,湖南花垣點項目調查難度大,作少數民族聚居地,花垣漢族人很少,給田野調查帶來很多復雜因素,彭老師作為總負責人協(xié)調好攝錄組、筆錄組、六類發(fā)音人、調查場地、當地教育與宣傳部門等各種關系,幾次奔赴花垣,經過前期發(fā)音人大篩選、音系調查,中期的酷暑中長時間攝錄,后期的海量整理、分析、研究,最后出色地完成了項目研究工作,經過中期檢查、預驗收,在最后的驗收大會上被評價為紙質書稿和音像作品皆優(yōu)的項目,2019年3月,該項結題驗收頒發(fā)了評價為“優(yōu)秀”的證書。

 

 

交流:國際視野很重要

 

香港、臺灣、澳門、美國、韓國……從2008年以來,彭老師積極往來于世界各地,參加語言交流和國際會議。

 

漢字的簡化與微調——一個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令她印象最為深刻的是2010年1月的臺灣會議,當時大陸部分專家力推“漢字微調”主張,提出根據文字學方面的考證,細微改變44個常用漢字的寫法,而在那次國際會議上,臺灣學者對此舉抱有爭議態(tài)度,現場火藥味很重。“參加這樣的國際性會議能開拓人的視野,親身體驗世界的眼光和學科最前端的方向,這一點對于語言學這門學科很重要。”每次參加國際語言學會議,她都會細心留意國際研究的走向,“做學問不應該局限于某個‘圈子’里,我們應該意識到在語言研究上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多參加國際會議,對一個研究者來說也十分重要。”

 

彭老師是一個始終如一的漢語教學者。2012年,剛到韓國的她就被安排教授漢語“零基礎”班級的課程。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理解課堂內容,她常常備課到深夜,反復模擬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疑問細節(jié),保證課堂內容絕無紕漏。正因為她的努力付出,回國前她的韓國學生們都非常不舍,直言這是他們上過的“最好的課”。

 

      無論在哪里,彭老師心里都會裝著學校,會積極地為學校謀劃。她在韓國湖南大學交換期間,將眼光關注到韓國外國語大學,向院里提出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的建議。在得到學院的支持后,她單槍匹馬地從光州到首爾來回數趟,不辭辛苦地聯(lián)系韓國外國語大學的相關負責人,最后終于促成了兩校合作協(xié)議的簽訂,這也為文學院乃至我校帶來了更多的國際化的基因。

 

我校與韓國湖南大學、加拿大里賈納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等多所大學合作成立了孔子學院,成為湖南省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數量最多的高校。作為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中心的主任,彭老師說:“我一直很鼓勵學習這個專業(yè)的同學研究生期間去海外做漢語志愿者,這樣的經歷絕對是彌足珍貴,足以改變人生的”。

 

近年來隨著我校與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國的高校建立交流關系,彭老師也著力于邀請更多知名的海外學者來我校進行講座,增長大家的見識,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

 

彭老師談到:“當今世界非常精彩,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碎片化閱讀取代了原有的閱讀方式。但碎片之后,作為優(yōu)秀的當代學子,還是應該要有思維的連貫與邏輯性,克服感性思維的定勢,這也是做學問非常重要的素質。”

 

幸運的見證者與展望者,心系天下。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彭老師深感有幸在共和國的土地上做著與語言相關的事,得以見證漢語國際教育的興起、發(fā)展并為世界文化多樣性做出重要貢獻的歷程。漢語與中國的發(fā)展,漢語與世界的發(fā)展聯(lián)系日益緊密,在語言學快步發(fā)展的趨勢下,做這樣一個聯(lián)結點,守望著漢語國際化工程的永久不衰,足矣。

 

責任編輯:文亦佳

湖南大學函授報名、湖南大學成人高考報名
(作者:佚名 編輯:湖南大學)
上一篇:讀懂中國-我和我的祖國周良駒家國情與湖大緣圖文
下一篇:讀懂中國-我和我的祖國柳禮泉用“38+”書寫的情懷圖文
相關新聞

我有話說

新文章

門文章